
互联网在进步,网络炒作方式在升级。一些形而上学的老式炒作方式已经过时。在上面的基础上巧妙改变,就会成为一种新的方式。营销人员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学习、思考和创新,才能跟上前沿的步伐。
- 2021-02-23 01:04
针对“岩茶高价”日益混乱的局面,海峡两岸茶叶交流协会、福建省茶叶学会、福建省茶叶协会2月20日在福州联合发布倡议:实行诚信经营,坚决抵制不法商家的非法操纵,共同营造和谐良好的消费环境,进一步促进武夷岩茶市场健康、稳定、有序发展,更好维护福建茶业整体形象。
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,近年来发展迅速,有效提升了产业效率,增加了茶农收入。但随着知名度的提高,市场上也出现了价格炒作混乱,“高价茶”现象时有发生,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。在福建市场上广为流传的所谓“高价岩茶”名单显示,十多种被列为非卖品的茶叶价格均在每斤10万元以上,而手工艺品旗下的“元香”茶号称每斤48万元。
其实福建的“天价茶”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。早在十几年前,武夷岩茶就曾一度成为“网络名人”,任何与之相关的烦恼都能营造出一种大风大浪的感觉。2018年央视财经频道《3·15在行动》播出《武夷岩茶高价调查》,栏目记者前往福建武夷山,暗访武夷岩茶价格参差不齐,部分价格极高,明确将武夷岩茶列为“高价茶”。
纵观全国,武夷岩茶只是“高价茶”的“灾区”。前几年西湖龙井预售达到18万元每斤,信阳毛尖推出13万“高价茶”每斤。由于过度炒作、串通操纵茶叶价格、以次充好等行为,市场监管部门多次约谈高价茶叶企业。可惜“高价茶”的乱象依旧。
在岩茶市场,各种昂贵的大师茶、私茶、名茶琳琅满目。就连有十几年经验的茶商,也感叹茶叶市场的水太深,无法理解。“高价茶”看似是“市场行为”的结果,实则是炒作。如果不遏制,不仅会毁掉茶主,还会形成攀比、攀比的效果,助长歪风邪气,更有可能毁掉整个行业,这其实是行业的败笔。确实是彻底整改的时候了。
但福建几个茶叶协会提出遏制“高价茶”,当然值得肯定。但要遏制炒作“天价茶”,靠的是自律,更靠的是法律,因为单靠自律是摸不到违法乱纪者的“痛”的。根据我国商业领域的相关法律,对于通过过度炒作和串通哄抬茶叶价格的人,要依法惩处,包括被列入企业不良信用记录“黑名单”,以有效遏制“高价茶”的乱象,使茶叶价格回归理性。
(东方网)
最新动态
相关资讯
